假冒奢侈品转战移动端 短信售假仍猖獗-全球时尚品牌网

假冒奢侈品转战移动端 短信售假仍猖獗

2014-08-09 来源:全球时尚品牌网

  国家工商总局发起的红盾网剑专项打假行动开展还不到一个月,电商行业就爆出了祥鹏恒业“造假门”这样的重量级黑幕,奢侈品在电商领域的售假产业链也被曝光在镁光灯下。

  目前,涉事的电商平台已经启动对入驻的奢侈品销售商家进行相关的审查,清理整顿的结果尚不可知。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假冒奢侈品商家在微信和短信等移动渠道依然猖獗,他们利用这些私密性更强的媒介售假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治理。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被曝光的奢侈品造假售假现象并不夸张。在暴利的驱动下,奢侈品的制假售假已经成了一条隐秘的产业链。而要铲除这颗“毒瘤”,还是存在着诸多难点——源头打假难,渠道监控难,奢侈品鉴定难,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远非一日之功。

  深喉爆料网上销售奢侈品超八成是假货

  同样一款奢侈品产品在正价店内要卖几万元,而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则只要几千甚至几百块钱。对奢侈品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不免要提出疑问——价格差别这么大,不会是假货吧?

  然而价格永远是影响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普通消费者在面对如此优惠的价格和“官方授权正品”的宣传时不太容易保持冷静。更何况,很多人购买奢侈品大牌就为那个大大的LOGO,根本就不是冲着产品品质和品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去的,甚至会觉得即便买了个仿冒产品也无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平台电商上销售的“廉价奢侈品”大有市场。

  腾讯科技记者暗访详细揭露了祥鹏恒业的售假黑幕,让公众见识到了平台电商上奢侈品售假的冰山一角。报道称,祥鹏恒业只是中国电商市场上庞大的假货产业链中的小角色,有数以万计的类似公司通过制作假的品牌授权书以及报关单据等文件,透过各个电商平台,以原单或代购的名义,不断向囊中羞涩的中国消费者供应各种廉价的奢侈品假货。

  网上奢侈品假货到底有多少?目前尚无官方统计数据。某国际一线大牌电商操盘手向亿邦动力网揭露行业内幕时表示,“奢侈品B2C电商渠道上的货,目测85%以上的都是假货。”

  知名奢侈品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本认同上述说法,“去年我们有个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网上销售的奢侈品80%是假货。特别是国外进口手表,如果是低价的话,那一定是假表,这是行业内普遍承认的现状。”

  实际上,监管部门已经发现了电商售假的严重性,并加以严格打击。记者了解到,国家工商总局已经联合各级工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历时5个月的网络打假的雷霆行动。广东省公安厅也牵头开展为期半年的互联网领域打假专项行动,着重打击电子商务平台的售假行为。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何广平在“打击涉食药假犯罪专项行动发布会”上强调,广东省制造业发达,很多假冒名牌产品混杂其中,通过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和物流流通到全国各地,不法分子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广告、联系业务、勾结串联,互联网已经成为假冒伪劣犯罪蔓延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广东省公安厅已经侦破涉及互联网售假犯罪案件75宗,查处违规网站、电商平台64个。日前,韶关浈江警方在韶关市武江区一住宅楼内采取行动,一举捣毁利用微信圈销售假冒伪劣名牌产品窝点,当场查获正等待出售的LV、Gucci、Hermes、Prada等部分假冒商品。

  记者调查微信、短信售假依然猖獗

  祥鹏恒业的“造假门”事件让从事奢侈品销售的平台电商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各电商平台也从一开始的“敷衍公关”转变为深刻自省与自查,而工商和公安部门的打假专项行动也让奢侈品售假者不敢在公开平台上活动。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假冒奢侈品贩卖者依然在微信和短信等隐蔽平台继续兜售,丝毫不受影响。

  一位从事高仿奢侈品销售的李佳(化名)告诉记者,最近广州奢侈品打假打得很厉害,一些批发市场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卖高仿了,拿货价格也很高,所以她现在都不拿现货了,只是在微信上发布一些信息。

  “有专门的供应商,他们负责发图、文案和价格给我们,我们只要照单转发就可以了。有订单了,再把订单和地址发给供货商,他们会按照地址发货。”李佳坦言。

  当记者问及是否怕这波打假风暴延伸到微信平台时,她非常坦然地表示,“朋友圈就是卖高仿货的,做的都是熟人生意,而且我们一开始就声明这是原单、高仿或者1:1的货,他们都是了解情况的。再说我这里也没有现货,即使来查我也不怕。”

  相比微信平台,一些短信平台的转发则更加隐蔽。本周三,市民程先生就收到这样一条短信:“郭富城、林志玲等巨星倾情代言【原价6880元】浪琴男女经典腕表【活动价688元】仅限今日,限量300只,每人限购一对。原装正品,附带发票及全国联保卡,货到付款,先验货后付款!支持30天无理由退换货!发现非正品,商家承担来回运费,真正“0”风险购物!仅此一天!不会再有!送给你的TA一起携手爱情吧!”

  “短信上还标注该活动仅限iPhone用户,限量300个,还有400电话,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程先生向记者感叹道。不光程先生,记者接触到的多位市民都表示曾经收到过类似的短信,甚至一天可以收到很多条。

  “这绝对是假货。这些几百块的表很假的,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有时候一些表款是企业从没有出过的表款,只是印上了一个企业的LOGO就敢拿出来卖。”一位业内人士在看到该信息后明确向记者表示,“所谓的先验货后付款的承诺就很坑人,因为很多品牌专柜不会给顾客验货的。”

  专家献策加大违法成本,也要治理源头

  电商等平台奢侈品假货泛滥的原因,业内专家认为跟市场需求的泛滥、品牌授权难和平台电商为了销量和影响力而放松检验等都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打击不够严厉,网络售假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无品牌授权、通过自营和第三方渠道销售奢侈品的电商,国内并没有相关法律约束。一旦发现销售侵权商品、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只能依据《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处罚力度非常有限。对于平台上第三方商家售假,电商网站通常的处罚也只是关闭网店了事。我国对电商平台缺少相应的法律约束,使得“假货门”屡禁不止。

  周婷也认为,由于国内的奢侈品行业起步较晚,缺乏官方的奢侈品鉴定机构以及相关的鉴定人才,且对奢侈品假货的鉴定、监管以及后面的处罚等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这就导致了奢侈品造假的违规成本特别低。因此,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完善很有必要。

  也有专家表示,要杜绝电商平台上的假货,就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电商平台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一旦出现售假行为,不仅要追究售假者的责任,还要追究电商平台的责任,这样就会迫使电商平台把好渠道关,减少造假、售假现象的出现。

  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则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杜绝奢侈品售假,首先要从假货的源头抓起,对于一些假货的批发市场进行专项整治。

  “斩断源头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不从源头上遏制,任由假货继续生产,假货的批发市场照常运转,那么网络渠道打假的效果还是有限的。”

  专家们认为治理电商售卖假货奢侈品的情况很难通过运动式的整顿解决,但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也不会那么快得到落实。仅从微信、短信渠道销售假货现象丝毫未受影响的情况就可以推知,监管可以控制的主要是电商平台,但对于私密性的渠道和极为分散的违法者来说,专项打假行动很难完全覆盖。

  业界意见加强进口报关管理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祥鹏恒业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制作假报关单据是这类经销商能够蒙混过关的重要因素。若有关部门能够加强报关程序的监管,让企业能够有据可查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这一售假乱象。

  祥鹏恒业所售卖的名牌商品全部都是在中国南方生产出来的仿品,成本仅为数百元。而能证明这些奢侈品是“海外购”产品的海关关单,均系其用PS软件伪造。就是这样一家皮包公司,通过假证明顺利在各大电商上开店。

  记者了解到,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从8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将对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管,或可能避免PS伪造关单的情况。

  《公告》中明确要求,“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建立完善的电子仓储管理系统,将电子仓储管理系统的底账数据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与海关联网对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将平台交易电子底账数据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与海关联网对接;电子商务企业、支付企业、物流企业应将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交易原始数据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与海关联网对接。电子商务企业应将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信息提前向海关备案,货物、物品信息应包括海关认可的货物10位海关商品编码及物品8位税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后相关商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其是否是真正从国外进口的,一查相关海关编码和税号就知道了。

  仅从规定来看,对于进口闸门的严格管制应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商的货品验证问题,可以令平台电商所销售的奢侈品增加一些保障。然而在平台电商之外,假冒奢侈品的泛滥依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手机版 电脑版

2014 全球时尚品牌网 闽ICP备14009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