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业O2O的完美协同看上去很美,但现实中却不可避免地碰了壁。
当你在线下试衣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手机分享给朋友,让朋友提供参考意见;当你选中一件衣服的时候,线上会向你推荐这款衣服的相关配饰;如果你试穿的衣服没有合适的号码或颜色,没关系,你可以通过线上下单,直接送到家里。
应该说,上述的情景设计提供了服装产业O2O的完美协同,然而,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在现实中却不可避免地碰了壁。
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零售行业的O2O进程中,服装产业是最早试水的一个行业,也是在O2O上遇挫最多的一个行业。最知名的案例绫致集团,时至今日,真正通过O2O产生的订单少之又少。”
值得注意的是,致力于打造服装企业O2O战略的两类企业,一类来自于传统的服装品牌,需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而对于新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打造服装品牌的知名度和做大流量又是一个问题,加上O2O本质上对供应链的要求,对新兴企业的挑战更大。
O2O专业研究与服务机构品途网总经理刘宛岚告诉记者:“相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我倒觉得传统的服装品牌在O2O的战略布局上更有优势,因为它们更熟悉服装行业的供应链,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更强。”
服装产业O2O发力供应链
尽管服装产业在O2O的进程上已经走了四五年,尽管人们还很难举出几个成功的企业,但是,服装品类的网上销售数据却为服装产业的O2O勾勒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来自国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网上零售B2C整体交易规模为3204.7亿元,中国B2C市场服装品类交易规模为877.3亿元,同比增长47.2%。
这还不算,根据淘宝“双十一”大数据分析:服饰是“双十一”主打品类,线下品牌基本占据各品类前十名。2013年“双十一”天猫与淘宝支付宝总交易额达到350亿元,同比增长83%,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00%以上。就是在这一巨幅增长之下,天猫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有7家来自服装家纺行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服饰在电商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的成熟度。
服装产业O2O似乎已经是一个能看到的巨大蛋糕,这个神话从“凡客”开始,一直到吴波,这个离开拉手网创办美加乐的互联网创业家,曾经服务过国美电器[0.76%]和新日电动车的拉夏贝尔现任高级常务副总裁胡刚,几乎都看好了服装产业O2O所带来的盛宴。
然而,“凡客”虽然是在用互联网的模式做销售,但其未改变骨子里的“爆款理念”,这似乎与崇尚个性化消费的时代难以合拍。美加乐从一开始就看到了“爆款导致大量库存积压”的问题,希望做小众,量小款新,款式更新速度要快,但却面临供应链的整合难题,人工智能的选款亦尚需时日。
吴波告诉记者:“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了一年半,发现供应链是最根本的问题,ZARA也好,H&M也好,他们能做到每一款的量不多,而且可以不断推出新款,适应了这个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时代,进而改造了自己的供应链。因此,以前一款衣服可能要做2000件,现在只要做50件就行了。”
遵循这一理念,吴波强调:“我不认为工厂一定非得2000件才起做,事实上,只要你不断有新款,这个量能上去,一定有愿意尝试做50件的工厂,我们就是要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来合作。”
同时,吴波认识到人工选款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美加乐提出的人工智能的概念,即在整合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由电脑提供选款,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淑女装的设计者,随着年纪变大,他们主观上的设计风格很可能不再符合新兴少女的款式需求,但电脑就没有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