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名牌频上质量黑榜 处罚力度偏弱消费者权益难保障-全球时尚品牌网

国际名牌频上质量黑榜 处罚力度偏弱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2014-11-17 来源:全球时尚品牌网

  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国际名牌服装居然还会有质量问题?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公布的2014年第2季度流通领域快时尚服装质量抽检结果显示,6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多款“国际名牌”赫然在列。

  为什么在各地质监部门相继公布的服装质量“黑名单”中,国际知名品牌频频上榜?专家认为,处罚力度偏弱,违法成本低,是一些企业“无所畏惧”的原因。

  有哪些“国际名品”服装上了质量“黑名单”

   阿玛尼的一款连衣裙,耐湿摩擦色牢度不达标;宝姿的两款连衣裙,纤维含量不合格;马莎的衬衫和裤子,出现纰裂等多项问题。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公 布的今年第二季度服装质量抽检结果当中,CC&DD、ELLE HOMME、Etam、Ralph Lauren等“国际知名品牌”也均因各类质量问题而“榜上有名”。

  上海查处的案例并非个例,各地每年都会相继公布市场质检结果。最近 数月北京市工商局就对流通领域的服装产品进行了多批次的质量抽检,无印良品、ZARA、H&M、Polo Ralph Lauren、FNRN、VERO MODA、班尼路、纪梵希[微博]、迪士尼等国际品牌都曾“上榜”。今年6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也公布了16款不合格童装品牌,HELLO KITTY、ELLE、迪士尼、阿迪达斯等均有上榜。

  国际名牌的质量问题已频频敲响警钟。据浙江省监管部门介绍,在国外品牌服装中,韩 国服装质量问题较多。浙江省工商局2013年上半年抽检的12个品牌20个批次韩国品牌服装中,合格率仅45%,PAW IN PAW、LAND KIDS等品牌均“榜上有名”;2012年针对韩国进口服装抽检的合格率也仅为50%。

  从纺织到成衣,哪些环节容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这些深得国内消费者信赖的“名牌”服装频频曝光“质量门”事件,究竟是那些环节出了问题呢?

  从各地工商质检部门的抽查情况来看,服装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甲醛超标、PH值超标、色牢度问题、纤维含量不达标等。记者调查发现,从纺织、印染到成衣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存在服装质量问题产生的漏洞。

  ——印染环节是化学问题“多发地”。杭州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甲醛超标、PH值不达标等问题,一般都是出在产业链中游的印染环节。“染料全部都是化学物质,而为了加速染色,印染企业还会使用含有甲醛的助剂,这应当是服装甲醛超标的主要来源。”

  ——服装标签做手脚。“成衣生产企业会根据自身品牌的级别购进不同质量的面料,这些国际知名品牌服装的面料质量理应是最好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装销售人员表示,然而,为了节省成本,在贴牌的过程当中,企业在服装成分的标签上做些手脚,是常有的事。

  ——在销售环节,一些品牌企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记者调查了解到,品牌服装在进驻大型商场之前,还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一些品牌企业在进驻商场之前送检的都是合格品,但是在进驻之后为了增加利润,就未必能保证销售的都是送检品质量了。”一位销售人员如是说。

   服装安全虽不如食品安全危害那样来的直接,引人关注,但服装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依然严重,可以说是“慢性杀手”。据业内人士介绍,PH值超标、 色牢度不达标,容易引起一些致敏致癌的染料、重金属离子等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安全构成危害。而甲醛可以通过饮食、呼吸甚至皮肤接触的形式进入人 体,危害皮肤、黏膜等。

  处罚力度偏弱、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为什么一些国际知名品牌频频上“黑名单”?专家认为,处罚力度弱,违法成本低,是一些企业“无所畏惧”的原因。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告诉记者,依据现行的《产品质量法》,对违法违规企业仅处以货值3倍以下罚款,处罚力度过低, 而且操作上仍有较大的弹性空间。“而当前实施的《产品质量法》整体框架也是1993年制定的版本,20多年过去了,一些条款和处罚力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 济发展的需求。”

  此外,依据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主要的处罚措施就是退货,对于有欺诈行为的,增 加货款3倍的惩罚性赔偿。而据介绍,在美国,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律师会主动召集受害者进行集体诉讼,特别是因为“陪审团”制度的存在,违法企业可能将面临 “天价”的赔偿;而在欧洲一些国家,相关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有权力组织仲裁庭,以行业自律的形式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拒不履行义务的企业有可能面临“市场禁 入”的严惩。

  业内专家认为,一引起国际著名品牌频频登陆“黑名单”,却仍然在大型商场中广受追捧,一方面是因为处罚力度偏弱,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内消费者维权意识淡泊。多位年轻受访者对记者表示,买到质量不合格的服装,虽然心疼,但也不至于花费更多的财力精力去维权。

   此外,尽管目前已经建立共享平台,但是工商、质检、财税部门仍然各自为政,数据应用上还是“单打独斗”。“一家受到质检部门查处的企业,在工商部门仍是 信用A级。”浙江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稽查处处长沈华清认为,应当建立统一的企业代码和统一的“黑名单”制度,加强监管的“合奏”。

  因 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加强惩罚力度很重要,但建立一个统一的诚信体系更迫切。为更方便商家、消费者等查阅,应根据商品类型建立相应的 查询机制。比如服装,应依据服装品牌建立查询系统,消费者可以随时查阅某一品牌的诚信状况,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对违法违规企业和厂家 构成实质性的威慑。

手机版 电脑版

2014 全球时尚品牌网 闽ICP备14009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