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和绒子、绒丝的对比。
制图俞晓翔
商场里保暖内衣种类很多,看得人眼花缭乱。CFP供图
漫画俞晓翔
昨天,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对两大“御寒神器”——羽绒服和保暖内衣的抽检结果,两种产品总体上合格率都不算低,但网购合格率都不太给力,特别是部分电商的合格率还不到五成。专家提醒消费者:买羽绒服要小心含绒量虚高和使用碎羽毛以次充好,而保暖内衣则要当心被所谓“高科技材料”忽悠。
羽绒服
网购羽绒服合格率仅为65.3%
这次抽检的羽绒服共有221个批次,从99元到2895元不等,覆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合格的有174个批次,合格率为78.7%。总体来说,羽绒服的合格率差强人意,但和其他产品的抽检结果一样,网购依然是“短板”,合格率仅为65.3%,也就说,有三成半的网购羽绒服都是不合格产品。有44个批次的羽绒服透气率为零,也就是完全不透气。而保暖性能好的羽绒服也仅仅只有11%。
关于含绒量
写着含绒量90%
实际竟为0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是一些羽绒服不合格的主因,江苏省羽绒制品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室主任郭建峰介绍,抽检的不合格羽绒服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羽绒原料以次充好、虚标含绒量、绒子含量偏低、充绒量不足、纤维含量标实不符、标志标注不规范。“中山市石岐区远胜制衣厂生产的羽绒服写着白鸭绒90%,实测含绒量为0,实际上成分都是粉碎毛和羽丝。”“含绒量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一般含绒量包括绒子和绒丝,绒丝价格要便宜些,一些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会使用大量绒丝,而出现绒子含量偏低,最终导致不合格。”他说,还有就是厂家在含绒量标注上虚高或者受利益驱使以次充好。
充绒量也影响保暖,据介绍,这次抽检中有8个批次的羽绒服充绒量不合格。郭建峰说,充绒量是羽绒服中填充羽绒的总克重,一些企业会偷工减料。
有1个批次在清洁度上“失了手”,郭建峰说,这项指标听起来似乎不重要,但实际上,如果不过关,细菌容易吸附在羽绒中,会传染一些疾病,可能会导致人体过敏,甚至引发哮喘。
关于价格
千元以上的羽绒服
合格率也不到八成
羽绒服价格“天差地别”,从两位数到四位数都有,质量是否和价格挂钩呢?这次抽检中,价格划分了4个区间进行比较(见下图),总体来说,合格率和价格成正比,合格率差距并不大。郭建峰说,合格率的上升随价格增长的百分点并不算多,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价位高的产品。
关于洗涤方式
最好手洗别干洗
不要用加酶洗衣粉
在羽绒服的洗涤上,专家做了特别提醒。针对网上流传的洗衣机洗羽绒服会爆炸的说法,专家也进行了解释。
“小容量的双缸洗衣机慎用,潮湿的衣服和羽绒全部沾连在一起,体积较小,能挤压到脱水桶里,随着水分的去除,羽绒开始恢复弹性,衣服向上顶,把顶盖顶起。”郭建峰说,衣服冒出后,脱水桶还在旋转,顶出的衣服带到顶盖,可能会撕裂衣服,发出很大的声音,造成洗衣机洗羽绒服爆炸的现象。
他建议,最好是手洗,滚筒洗衣机也相对安全,但洗涤时最好选用中性洗涤液,不要使用带酶的洗衣粉,避免羽绒受到影响,“干洗不靠谱,因为干洗使用的化学洗涤剂可能会对羽绒服外面的涂层产生影响。”
此外,郭建峰还建议,手洗后的羽绒服用清水漂洗、甩干(洗衣袋),然后将甩干的羽绒服放置于充足阳光下(里子朝外)或通风处晾干。干透后,可用手或木棍均匀拍打羽绒服各部位,这样羽绒服基本可以回复到原有蓬松状态。羽绒服洗涤不要太过频繁,经常洗会使羽绒粉碎、结团,降低保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