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积压严重,库存高达40%
关店潮、业绩下滑……今年一季度,服装行业不容乐观,持续低迷实体店零售,并没有因为业主努力转型或者增加更多体验业态而增加。“去年,全国服装行业的库存率很高,很多品牌甚至高达40%之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十年来最高库存量,而在未来的1-3年,中国服装行业或将面临一轮消库存之战。”
一直以来,春节后到“五一”前,是服装行业的传统淡季。与春暖花开的天气相反,服装行业似乎还在严冬中噤若寒蝉,面对巨大库存量和销售淡季的双重压力,春天似乎遥遥无期。
[记者调查]上下游不畅服装积压压力大
4月13日,四川日报记者在红星路百盛购物广场看到,DOX全场29元起,拉夏贝尔满10元省6元,ROEM本季春季服饰及其他旧款满10元省5元,整个商场4月7日-4月16日期间策划有“婚恋狂享曲”活动,服饰满300元省150元。春熙路茂业百货4月上旬推出了春季服饰满100元省50元的活动。某服装品牌区域负责人告诉四川日报记者:“这些促销活动都是为了把过季的库存尽快销售掉,回笼资金。”“去年我们有几家商场专柜业绩都明显下滑,但是前年就定好的货品不可能退掉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卖,只要不大亏本,能走量就行。”上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代理多个知名服装品牌的经销商告诉记者,虽然经他们公司代理的品牌并没有都出现库存积压现象,但如果有某个品牌拖了后腿,就会给其他品牌的销售带来影响。而据业内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揭秘,由于经营不善,去年底曾经流行近20年的两大知名男装品牌随着经销商突然消失,也在一夜之间从成都各大商场撤柜。“其实服装行业的不景气,不单是终端出现问题,其上游产业链,如原材料、布匹采购、订货等环节也有出现脱节情况,也会导致压货现象的出现。”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工厂早在一年前接到定单生产成衣,结果品牌方由于之前销售不力,拿不出钱款来接新货,如此恶性循环,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的结果,导致整个产业链出现失衡,这就是我们在商场里看到有些品牌永远都在销售过季打折款”。
皮革市场利润虽高经营也难
4月10日上午11点,四川日报记者来到成都北新大道旁的海宁皮革城,偌大的停车场仅停了不到100辆车,卖场内除了工作人员外,只有稀稀拉拉的少量顾客,三、四楼不少商铺甚至关门歇业,有些商铺还贴出了转让的告示。“我们店过完4月也准备暂时关门了”,一家品牌皮草专营店店长余婷介绍说,“开业最初一个冬天能卖1000多件皮草,现在皮草生意越来越秋,而且销售淡季已经到来,即使是开门也没有生意,还不如关门歇业省一些水电费。”“我们这些商户要靠6个月的生意支撑一年,不容易啊!”一家商户有些无奈地说道。记者了解到,皮革作为服装中的一个细分部分,一直以来都存在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每年4 月至9月是皮革类服装销售的淡季。“季节性是皮革类服装行业的先天缺陷”成都海宁皮革城总经理丁海忠这样形容,“就跟瘸了一条腿的人一样,虽然可以行走,但是要想跑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路在何方]玩花样触网升级或华丽转身
4月12日,成都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商业模式,加快传统商圈信息化改造示范建设,建立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缩短跨境电商报关、报检、结汇、退税办理时间;将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纳入进出口统计。
巧合的是,海宁皮革城为了改变淡季客流少的局面,正在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去年12月,浙江海宁皮革城与韩国理智约株式会社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双方拟就搭建韩国商品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打造——韩国时尚中心。“韩国时尚中心预计将在今年7月投入使用”丁海忠告诉记者,“届时将引进韩国极具竞争力的时尚服装、电子产品、化妆品、医疗整形产品等。”丁海忠表示,如果浙江海宁皮革城的韩国时尚中心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国内复制这一模式的首选城市将是成都。
一旦韩国时尚中心落地成都,未来成都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买到正宗韩国货品,而且或将改变海宁皮革城内商户淡季歇业的尴尬,实现淡季客流的互补和共享,而且让四川本地品牌有了进军韩国市场的一个平台。“现在各地不断有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的兴起,与品牌消库存也不无关系。”对于低价、名牌的奥特莱斯,在过去的一年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或者这也是在这一轮消库存之战中品牌不错的转型选择。
此外,记者从女装品牌VERO MODA的相关人士处得知,该品牌2012年和2013年的库存量较高,公司意识到了危机,从去年初开始进行了内部调整,2014年全国的门店销售较好,大都处于缺货状态,实现了一次小小的华丽转身。
以运动服装销售为主的劲浪体育,则计划走细分化、专业化路线,其在今年5月开出第一家篮球专业店,未来还将建立专业足球店和跑步店,满足相应服装及产品需求,提升在淡季中的销量。
去年底开业的成都海滨城,通过大打度假购物概念牌,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淡季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