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鸟在浙江温州的一条服装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中,完成后,每个工位将会有一台平板显示器、一台无线射频识别器,以及覆盖所有工位的衣拿 智能制衣吊挂系统,报喜鸟董事长吴志泽对记者表示,用工业4.0改造的智能化工厂建成后,个性化定制服装的瓶颈将被打通,报喜鸟将建立起不同于其他男装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
个性消费来临
吴志泽认为,服装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进行个性化定制的阶段。
此前,报喜鸟曾经生产过单价28万元的西服,吴志泽说,以前在香格里拉开店,那时候十几万一套西装,一年300套卖出去了,“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有很多需求是拿来送礼,“你越贵我越买,你越便宜我越不买”,但是近几年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改变,送礼需求锐减。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在成熟。吴志泽认为服装的消费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功能消费,比如价格便宜,穿起来保暖就可以了;第二步是时尚消费,市场流行什么款式,消费者跟风购买;第三步是个性消费,消费者要找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衣服。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昕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中高端男装市场还是主要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国内品牌尚难以进入这一利润率相对较 高的市场,大多数公司还是在中端以及低端市场竞争。男装品牌的款式和设计较少,国内各个公司之间难以实现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从而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智能化工厂起步
但是中国服装公司习以为常的大货生产模式让服装的个性化定制遇到了拦路虎。
传统的服装加工,从前期的裁片到缝制以及后期的熨烫,往往有多达数十道工序,而且以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并不适合个性化定制。
在报喜鸟的智能化工厂,工人都有一张无线射频身份卡,等待加工的服装原料、辅料也都附着了无线射频信号装置,工人和服装原辅料都可以精确到个体进行识别和控制。
智能化工厂的生产流程,是从消费者在专卖店下单开始的。以记者在报喜鸟旗舰店的体验为例,一名量体师测量本报记者的身高、臂长等各种数据,在信息录入系 统输入右臂比左臂长1.5公分、不开口袋等个性化信息,传到后台,业务系统开始下单,评估相应的面料数量、扣子等辅料数量;原材料仓库随后发料,技术部根 据相关数据打板、裁片,之后就进入生产车间。
传统的服装生产,以服装不开口袋为例,要依次经过画袋位、开袋、封后袋三角、压烫后袋等多个工序,每个工序的工人都要检查、核对是否要开口袋。
在智能工厂,不开口袋可以直接在系统里设定,物料通过智能制衣吊挂系统移到每个工人面前,如果流到的工位不是指定的工位,物料直接流走,有关系的就会在相应工位停留,对应的加工要求在平板显示屏上显示,显示这件物料是用什么工艺什么板型,工人按照要求完成。
衣拿系统的一位人士介绍,智能化生产系统可以让工人的效率提升30%左右,由于效率更高,工人可以在单位时间里处理更多不同的款式,满足了服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发力个性化定制
在生产系统的问题解决后,报喜鸟在终端门店逐渐发力推广个性化定制的业务模式。
吴志泽介绍,现在全国所有的报喜鸟店都可以提供服装个性定制化服务,而且全国消费者都可以在家里享受报喜鸟的定制,只要消费者联系、预约,72小时就有报喜鸟的工作人员到消费者家里或者到办公室、酒店,一名搭配师和一名量体师提供服务,一到两个星期交货。
报喜鸟方面有关人士介绍,按照传统的大货模式生产交货期是30个工作日,定制是15个工作日,智能化改造后可以缩减到10个工作日。
报喜鸟的定制化服务还处于起始阶段。以报喜鸟的某一网上销售渠道为例,平均每天能接到10个左右的个性定制服装订单,到今年年底计划每天要做到100单 左右。报喜鸟目前定制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线下的专卖店。在智能化生产线进一步铺开后,可以大规模推广。吴志泽说,现在专卖店的个性化定制,会推比较知名的量 体师,比如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意大利量体师驻店量体,大家集中起来过来量,这样做去年个性化定制收入已达3.8亿,贡献的收入已经做到百分之十几了,下一 步准备用两年时间通过互联网把个性化定制提高到更高比例。吴志泽说:“这个利润比较高,没有库存。”
除了生产智能化,吴志泽称研发要互 联网化。吴志泽介绍,原来研发要开评审会,组织内部员工、代理商、店长参与,现在不用了,直接找用户;比如说衬衫研发,今年开300个款,最终要挑200 个款,那么邀请100个衬衫消费最多的消费者,拉一个微信群,设计师直接在这个群里把自己设计的作品给他们看,大家评好与不好。
吴志泽说所有的事情在微信里必须干掉,这个就是管理互联网化,他说:“我跟企业内部说不能超过三年,转型也好,升级也好,不能超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