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是与人们朝夕相伴的随身衣装品。如果脚上的鞋实用、舒适、美观,鞋的主人就会相当自信,走起路来脚下生风,潇洒惬意。反之,鞋不合脚码、难看,鞋的主人则十分不自在,甚至引起身体疾病的发生。
穿鞋与年龄、性别、身材、季节以及与其他服饰的配合等方面,很有讲究的必要,即要有整体观念,符合和谐美的原则。譬如,身穿西装,而脚却穿凉鞋或旅游鞋,便使人感到不伦不类,因此必须穿上皮鞋。反之,如穿的是民族服装,则可穿上便鞋。特别是妇女,身穿汉装或村姑服装,若配上绣花鞋,既美观,又富韵味,换成皮鞋就不相称了。若穿的是运动衫,脚上穿一双旅游鞋,就显得洒脱、健美、朝气。
另外,鞋的色彩与季节、年龄也有密切关系。夏天淡装,宜穿素色鞋子;而冬天穿呢、绒、皮、毛料衣服,若穿上白色的鞋子,必然大煞风景,故宜穿深色鞋为佳。一般来说,老年人宜穿深色鞋子,以显得稳重、端庄;青年人宜穿浅色,以显得活泼、潇洒。
鞋子的款式选择还应注意与人体形貌特征相协调,较胖的男子不宜穿狭长形的鞋子;较瘦的男子,不宜穿宽短的鞋子。
鞋跟支撑着人体的重量,维持人体的直立与稳定。尺码适中的鞋跟不仅给人以美感,还由于后跟的适当垫起,改变了从下肢向上传导的冲力方向,缓冲由于走路、跑、跳等对颅脑所产生内震荡,对人是有益的。
女青年穿着鞋跟高度适中的鞋,可以维持足弓,防止因行走而引起肌肉、韧带的劳损以及腰痛、头痛现象的发生。少女因双脚骨骼尚未发育成熟,脚骨可塑性较大,过早穿高跟鞋,会使脚骨依高跟鞋的角度而畸变,脚趾、脚掌的骨骼会因受力过重而长粗,使脚的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受到限制。时间长了,还会发生趾骨骨折,脚痛病。穿平跟鞋,全身重量均匀地落在两脚外侧部位,但穿上高跟鞋后,全身重量都会落在脚掌、脚趾上。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上身就向前倾斜,臀部向后凸出,膝关节僵直。由于身体的重力作用,使骨盆两侧内收或接合的骨移位,日久使骨盆狭窄或变形。尤其是小个子女生,她们总是设法将自己的鞋跟垫高。其实,这样反而会造成全身比例平衡的失调,时而还可以出现摔伤引起的骨折、小脑震荡等意外弊端。所以,理想的鞋后跟高度以不超过一寸(约3.3厘米)为宜。
穿鞋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脚部皮肤的表面积约为0. 05平方米,占人体总表面积的3. 5%,在28~33摄氏度时感觉最舒服,低于此就会影响血液循环。我国俗语中有"寒从足下起"之说,脚在鞋中的湿气散发量为20~50克/12小时,为了使脚的温度调节适宜,要将鞋的湿气(汗)透散出去,否则脚会变凉,易感风寒而引起种种脚病。有过一个测算:一个人若在2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0%的微风条件下劳动12小时,他的脚部就会向鞋内散发20~50克潮气,如不及时将这些潮气散放出去,各类细菌、霉菌就会在鞋内繁殖,引起多种脚病。因此,要选择透气性、吸湿性好,又能保暖、防臭、消臭的鞋子,以防止造成细菌、霉菌的生存条件。
鞋的历史可追溯到很远很远,据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记载,古代有草制的履,即今所谓草鞋;帛制的履,即今所谓缎鞋;麻制的鞋,即今所谓布鞋;以皮作底的履,即今所谓皮鞋。
鞋发展至今日,其品种、花样已变得十分丰富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许多功能鞋,诸如药用鞋、磁热鞋、夜光鞋、避雷鞋、解臭鞋、音乐鞋、行水鞋、快速鞋、液压鞋、气囊鞋等。药用鞋、磁热鞋成为脚的卫士,可以防冻、暖脚与消除脚气病,消除脚痒;夜光鞋、避雷鞋则适宜在野外作业与黑暗中工作、行路的人穿;音乐鞋可以说是少年儿童们的"天使",它会随儿童载歌载舞,发出音符声响的曲调,别有情趣;快速鞋的外形类似皮靴,只是外侧装有两个小型发电机,用来带动装在鞋跟里的压气机。当人们行走时,压气机就往路面上喷射气流所产生的反作用,把人向前推进,使行速每小时可达20多公里,穿上它,活像哪叱脚下的风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