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一家自称日本品牌的“名创优品”在香港的旗舰店开业了,据称是“受邀”去香港开店。“受邀”二字,高大上啊,听到这里我只能“呵呵”了。
“名创优品”是谁?想必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是一个“融合”了日本大创、优衣库和无印良品的超级“神店”,据称全球有3000多家店铺,产品100%来自日本,90%以上是Made in china。而据笔者了解,“名创优品”实际上背后的老东家是“哎呀呀”——一家中国饰品品牌企业,当然这3000家店铺也包括“哎呀呀”的全部店铺在内。
如果是在10年前,我都懒得说这些山寨洋品牌,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竟然还有人在用这种假洋鬼子、山寨、忽悠手段,恐怕就是作死的节奏了。
不吐不快,以下本人观点如有异议,欢迎大家拍砖。
作死节奏一:山寨神店
第一次看到这个店铺的形象,还真以为是一个日本品牌,LOGO跟“优衣库”非常相似,店铺内部风格也颇似“无印良品”,价格定位又似乎像“日本大创”。就这样一个杂交山寨的店铺,凭空出现在大街小巷,确实够让人惊奇的。
先不要说品牌定位和调性是否跟其产品定位一致,暂且也不去研究现在的消费者到底是关注店铺形象还是关注产品品质,或者是原产地在日本还是在国内。当面对10元一件的产品时,90后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会感兴趣吗?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现在也不是土鳖了,信息高度发达,她们需要品质更好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山寨店铺的形象和低档的产品。
作死节奏二:高调忽悠
搞成一个日本形象就算了,还到处说自己是日本品牌,确实令人生厌。记者扒出“名创优品”的幕后老板是“哎呀呀”老板叶国富,还把这个品牌在国内和日本的注册时间也整锅端出来了:“名创优品”在国内注册于2013年,而在日本注册于2014年,也就是说,这个品牌是彻头彻尾的国产品牌。至于说到的那个被誉为大设计师的人——创始人日本著名设计师“自然使者”三宅顺也,日本人基本说不认识。
就算要忽悠也应该专业一些。在店铺、宣传册和网站上说说也就罢了,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日货,甚至不惜血本跑去日本开了一家店。但日本人说了,这家店很怪!为什么很怪呢?“名创优品”的日文翻译看起来“很奇怪”,“很别扭”。
跑去香港开店,还说是“受邀”去的,还能再恶心点不。消息在网上一经发出,跟帖评论恶评如潮。
如果在10年前,这么搞一个品牌或许还能成功,因为那时信息不对称,只要你胆大,敢去博就能成功。通过大量的传播和灌输,山寨一个高端国外品牌,设计一套高大上的形象识别系统,这样,消费者红利就形成了。
但现在,消费者一看这个LOGO像优衣库,店内又像无印良品的品牌,一定会很好奇,会去搜索、去看、去试、去体验,然后是跟朋友交流、去网上评价。一旦客户发现体验不好、产品低端的时候,你的广告再多、店铺投入再大,起到反而是负面的效果和越来越差的口碑传播?
世界是平的,移动互联时代,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基本没有什么秘密,高调忽悠的结果就是作死。
作死节奏三:坚称“我是国际著名品牌”
“名创优品”幕后老板叶国富对记者说:“100%日本品质”的口号是一种广告包装的运作手法,他承认目前90%的商品为“中国制造”。叶国富还说,日文翻译错误是因为“用电脑百度的,确实存在问题”。
叶国富坚称,名创优品为日本品牌,“在日本注册,公司在日本,在日本有店,能不能叫日本品牌?”叶国富非常肯定地表示“名创优品”为日本品牌,“它在日本注册,公司在日本,在日本有店,能不能叫日本品牌?”至于是否能称为“国际著名品牌”,他表示,要看怎么定义,如果是从国外过来中国的品牌,都是很有名的。美国一个烂牌子来中国就高大上了。叶国富还告诉记者,日本媒体的报道让他们在日本变得很有名,很多日本供应商找上门,非常好。
看了以上几段文字,你会怎么想?说好听点是纯粹的狡辩,难听的我就不说了……
启示:
以前“假洋鬼子”的成功,是传统企业在相对封闭环境下的成功,信息不畅,传播和话语权掌握在大媒体手上,普通消费者就算知道事情的真相,也无法影响事情的结果,现在情况却相反,媒体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让每个人都成为媒体,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传播作用,影响事情的进展。
毫无创新的商业模式,要想通过数量优势胜出,在当今的商业生态下几无可能。靠低价劣质的产品(尽管名创优品说他自己是“优质低价”)、传统模式改头换面、靠广告轰炸获取红利、数量优势、“假洋鬼子”忽悠不知情消费者的时代已经远去。现在需要高品质、优质体验的产品来打动消费者。消费者到店购物一次,再成为回头客,甚至带动口碑传播,形成粉丝效应,这才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模式和策略。
对于“名创优品”,最后只说一句:no zuo no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