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谋划集体外走 西部鞋业直面困局-全球时尚品牌网

鞋企谋划集体外走 西部鞋业直面困局

2013-11-28 来源:未知

  “大城市愈发狭小的土地空间,日渐攀升的人力成本,劳动力供给紧张,迫使传统制鞋业谋求新的出口。”

  作为年产1.5亿双鞋的武侯“中国女鞋之都”,十多年来都定位为“东部及海外制鞋产业的承接地”,但如今,制鞋企业正谋划集体外走,离开成都到州市或省外另寻出路。

  同成都武侯鞋都一样,重庆壁山制鞋基地也出现类似情况,经报记者从云南省水富县开车3小时到达壁山,与一企业负责人见面,当时他正向辖区政府递交一份外迁的情况说明。

  “大城市愈发狭小的土地空间,日渐攀升的人力成本,劳动力供给紧张,迫使传统制鞋业谋求新的出口。”

  这位负责人坦言,他正考虑是否接受在安岳县正牵头建设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的成都美丽鞋业公司董事长熊代宇邀请。无论如何,鞋业向外迁移,寻求转型升级发展已成为大部分鞋企的共识。

  困局

  如同广州服装品牌“火”了一把,“女鞋之都”至今仍对奥巴马夫人脚穿成都女鞋而津津乐道。

  实际上,奥巴马夫人订购的是美国品牌的鞋子,由成都企业代工生产。作为OEM(代工)承接地的女鞋之都,众多的企业都是依靠海外订单生存。

  2008年前,成都女鞋近八成出口俄罗斯。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攀升,川鞋出口的成本优势渐失。

  近几年,美国和欧盟已取代俄罗斯市场,成为成都女鞋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成都女鞋从俄罗斯鞋转向欧美鞋,转型为流水线生产的全球性工厂,目前川鞋对欧美出口的订单比例从以前的10%提升到了40%左右。”经报记者电话联系上“女鞋之都”负责人,前述情况得到了证实。

  按照武侯区政府统计数据,2012年底,成都武侯区女鞋之都鞋企为550家,皮革、耗材等配套企业130余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年产各类鞋子1.4亿双。

  对于具有“西部鞋都”“西部制鞋基地”之称的重庆璧山县,拥有制鞋企业上千家,而目前这个鞋都众多生产商已遇到像四川武侯“女鞋之都”和浙江、广东鞋企一样招工难、成本上升等问题,鞋企遇到了要么转型、改变经销方向和要么外迁,重新寻求出路的十字路口。

  据经报记者熟知的朋友介绍,成都“女鞋之都”之前的产品近80%属于外销,剩余20%销往云、贵、川、渝、陕等地,而璧山产的综合鞋类产品则如同浙江、广东一样,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地。

  “工业用地的限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品牌打造的束缚与国际市场订单的萎缩,这些因素迫使制鞋企业必须再次转移、转型。”璧山鞋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会长如是说。

  事实上,受此影响的不只是鞋生产商,昆明新螺蛳湾批发市场一家年批发量上千万双鞋的昆明某公司总经理苏波谈了近年的情况:由于受厂商成本压力、抬高价格等影响,她的进货渠道和批发量也受到牵连。

  其列举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年批量1500万双,2012年1100万双,今年可能降至900万余双。

  不难看出,西部鞋业整个链条遇到一个同样的话题: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局。

  冲动

  虽然武侯区和璧山县这两个西部最大的制鞋基地以“产业升级”隐晦地替代了“赶”字,但对于那些亟待引入制鞋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的落后市县而言,他们的欢迎之情溢于言表。

  2012年4月,由乐山天源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28亿元、占地3280亩的乐山沐川鞋业工业园项目和依百兰鞋业生产基地入住工业园项目在沐川县举行签约仪式。

  今年3月26日,2013巴中产业发展(鞋业)论坛在经济开发区举行,会议的主角就是达芙妮鞋业。

  据悉,鞋业巨头达芙妮(四川)制鞋产业园项目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5.2亿元,建成后将拥有50条现代化生产线,年产鞋4000万双,可解决2.5万人就业。

  随后,在今年9月,占地3000亩的渝成国际制鞋工业园区在资阳市安岳县开工建设。该园区由武侯女鞋之都的美丽点鞋业等六家民营企业投资40亿元建设,首期就引入了70余家转移企业,其中不乏从重庆璧山迁入的鞋企。

  “主要是区位和劳动力资源的考虑。安岳地处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地带,距离成都、重庆这两大传统制鞋基地都很近,便于众多鞋企实现战略转移。”园区董事长熊代宇表示。

  “而成都、重庆都是西部两大国际都会,鞋企落户园区,不仅能方便接受到两大城市设计、研发、出口等配套服务和相关的潮流资讯,更兼顾这两大消费市场。”熊代宇说,尤其安岳县160多万劳动力资源,也为园区鞋企的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

  经了解,在四川还有温江、崇州、眉山等地都在承接制鞋企业的转移,但县域发展的热情又不得不面临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尴尬。

  随着成都提出“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战略,原来成都鞋业“一都两园”中的两“园”—崇州、金堂等地也开始“腾笼换鸟”,向高端产业迈进,不再承接传统的鞋业转移发展。

  “现在川内就有多个县域在承接制鞋产业,反而形成了散而乱,散而小的格局。”一位在武侯金花镇三次搬家而大伤元气的鞋企老板无奈地表示,如果配套产业跟不上,规模效应起不来,无法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势必会伤害整个西部的制鞋产业。

  经报记者熟知的朋友称,他正考虑加入安岳县正规划建设的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同时,他还在昆明、贵阳等地四处寻求机会,若时机成熟,他将邀约其他同行共20余家制鞋企业一同迁往新目的地。

手机版 电脑版

2014 全球时尚品牌网 闽ICP备14009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