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品途菁英会组织的“菁英下午茶之相约长沙”活动上,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围绕着线上线下结合这事进行了热烈的交流。O2O创业投资的风口似乎过去了,然而O2O这事远没到载入史册的时候。
O2O的上半场是这样的,互联网人吹起了降维攻击的号角,搭起了互联网平台,让消费者在上面对服务内容进行查看、下单、交易、评价、反馈,然后再来。于是,2013年~2015年春节,O2O创业大热。然而先烧钱把用户吸引到平台上来,通过优质的服务带来复购,并通过对用户的运营带来长尾,这个逻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一个一个创业公司因为资金无以为继而结束。
有人在朋友圈上算了这么一笔账,“从产品到UI、android、ios、web前端、测试、运维、线上运营,工资+社保公积金+税款+行政办公费按每人2万/月,15人规模已经非常低配了,一年成本:2*【12+1】*15=390万。试问,有几个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在头两年毛利润能达390万?”所以,一旦投资人停了供血,很多创业公司的呼吸就停了。
那投资人为什么要停止供血呢?风向变了必然是有理由的。因为风投行业要拼的是规定时间内的回报,要么收入上有大增长,要么用户上有大增长。互联网相关创业吸引人的地方基本上来自于后者,而后者的典型特征是一家独大。这就是所谓的“721原则”,既行业内老大占有市场的70%,老二占有20%,其他的合起来占10%。在互联网创业中烧钱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把其它同类型企业烧死,自己勇夺第一剩者为王,所以死的多、活的少是正常结果。
品途商业评论在2015年上半年做了覆盖上千家企业的O2O盘点,下半年又做了一次死亡盘点,共有220家企业登上品途网在今年8月发布的《O2O全行业死亡启示录》榜单。接下来,O2O会沦为一个历史名词吗?我想,还不会。
接下来是线下企业在线上拼搏的时候,直至所有的企业都将做到线上线下无缝融合,我们就可以跟O2O这个词说拜拜了。O2O点下半场该怎么玩儿呢?主角有两个,一个是进击的互联网人,一个是踏实的传统行业企业主,咱们先来分析一下他们该怎么做。至于投资人,先别考虑他们吧,当你牛到不必理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来找你的。如果想他们快点找到你,去参加品途VC会客厅就行。
互联网人要学会做个“生意人”
O2O本质上是提升服务的体验和企业经营的效率。如果选择面向消费者,又有两个选择,是做一个平台让其他服务者来为消费者服务呢,还是自己来提供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做“连接”还是做“内容”。
如果选择做“连接”,面对的必然是来自大平台的竞争,因为平台的核心是流量,如果你没有流量,平台上的商家为啥要跟你你一起玩儿?而大平台已经有很多流量了,就等着内容,一旦你找到好的内容方向,平台就会来抢内容。研究如何在流量上拼得过大平台,这个方向有点自找苦吃,还不如想想如果被大平台看上,让他们来跟你一起玩,所以说学会抱平台大腿在这个方向上是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足够的优秀,因为他们可以选择的对象很多,最后只会选中一家。如果平台已经看中你的对手,那最好的出路就是赶紧把公司卖了。
如果选择的是做“内容”,也就是说提供服务本身,那么你要考虑的重点就不是用户快速增长,而是收入和利润的问题。O2O的特点是你快不起来,一方面,为客人提供服务的主要是人,人的学习曲线是很长的,即便你在线上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支持,最关键的服务部分还是要由线下的服务人员提供,而要培养他们需要时间。另一个重点是人没有忠诚度,他不像机器,他会走人的(所有企业主看到这都会“唉!”吧)。所以,有人提出服务触网的话要标准化,去手艺化,是有道理的,就看你所从事的事情是否能做到了。另一方面,客户对你的服务是否满意,你如何把产品迭代到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也需要时间。
用户这块急不来那就别在规模上讲故事了,踏踏实实想想怎么挣钱吧。当用户扩张速度与规模不是重点的时候,投资人看的就是盈利能力了,自己至少能养活自己啊。所以说,互联网人做“内容”,要学会怎么做个生意人,学会怎么优化成本结构,而不是怎么烧钱,这个方向是绝对烧不出未来的。
除了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互联网人创业的另一个方向是解决企业经营效率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To B。过去一年,有不少企业从To C 转向了To B,的确是靠谱的选择。中国很多企业的经营效率的确相当低,帮助企业提升将能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得到风投的追捧也是理所应当。
要做好To B的事情,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对行业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解决的是企业的真需求。二是找到提高效率的关键点,以往企业习惯于流程优化,但流程重构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三是从PC时代的IT思维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体验思维和云思维。寻找这个方向的优秀案例,是品途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欢迎向品途“举报”。
传统企业要开放和创新
看,互联网人既有可能来抢你的饭碗,又有可能来服务你,那么你,传统的企业老板们,该怎么应对呢?不在危机中重生,就在危机中死亡。不知道还有没有传统企业老板没有感受到危机的,品途商业评论每天收到的不少企业老板或者管理者的询问他们的业务该怎么“+互联网”。传统企业要“+互联网”的难度在于或者压根不懂,或者文化和机制比较封闭改不过来,或者创新意识太弱固步自封。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分析如下。
首选必须是企业老大要有“+互联网”的意识,还不仅仅是意识,是要有强烈的意愿,强烈到把这看作是自己的二次创业,否则,没用。因为真正的变革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们这些大石头只有老板才搬得动。上进好学的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员工如果既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又看到企业的陈腐,他们会这么抉择呢?恐怕他们只会选择展翅高飞。同时,企业里也不是所有人都上进好学,会有不少人是懒得改懒得动,老板的决心每下一层就会被打折50%,那老板自己自然得先有200%的决心。
甚至对于老板都未必搬得动的那些安于现状的“老臣子”,该怎么办?另起炉灶是挺好的办法。这招比较适用于前期发展积累下来有比较充裕现金流的企业,去投一个互联网团队吧,你懂行业,互联网人有技术有冲劲,一起来自己颠覆自己。但这说起来很打鸡血,真正做起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做事风格上的冲突,线上、线下这两个世界的人该如何共事呢?万达就是一个典型,万达电商三年内两换CEO两换COO,最终找到的还是传统企业里出来的经理人。正能量地看,不管换了多少任,万达都在坚持向前推进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进入线上的方式,这是值得所有其他老板学习的。客观地看,也看到了这传统企业“触网”的不易。
比投团队简单一点的,是买技术买服务。上面说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转向服务企业,那就直接用他们的产品用他们的服务方案。这里涉及的难点就是怎么选适合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可以有“望闻问切”四招:
望,是看看这个团队的组成,是否有熟悉你这个行业的人。闻,是通过了解他们服务过的同类型企业的意见,看看口碑如何。问,是通过跟他们的交流,看看有多懂你。切,是让他们根据你们公司的具体情况,给出解决方案,据此评估是否合理。
2016年的春天来了,目测线上线下融合的春天也来了,从传统行业这块黑土中起来同时又拥抱新技术新模式的企业将会吐新芽,抽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