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全国理事会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指南》。《指南》以“责任管理”为纲,根据中小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方,提出了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和社区责任等四类履行社会责任的细目要求。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创新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约60%的经济总量、50%的财政税收,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研发了60%以上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常受到自身条件限制。但中小企业长于学习,勤于创新,员工关系更为密切,利益相关方关系相对简单、明晰,其社会责任影响范围相对有限,更容易集中资源处理优先事项。
指南》总结出了中小企业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履行社会责任的四项基本战略思路,但并不具有强制性,由中小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优势自愿选择并加以应用,同时,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与其他社会责任标准、准则或倡议同时适用。
指南》立足于中小企业现状和发展规律,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提升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中小企业通过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在尊重人权、关爱员工、保护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区发展等领域的绩效,使这些积极因素转化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元素,提升自身和本地区、本行业的竞争力。
指南》认为,员工作为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的核心资产,保护员工权益是中小企业的首要责任;虽然中小企业环境影响有限,但是中小企业整体会对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从细微处着手,在生产经营和产品服务等所有环节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客户和消费者关系、促进合作的市场环境,鼓励平等竞争。中小企业所在社区不仅是其赖以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运用内外部资源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自身与社区的协同发展。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全面、科学、系统地理解社会责任,并且充分、有效、合理地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活动,《指南》还特别提供了一个包含了120个自我评估问题(或指标)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基础自我评估表”,可作为识别企业社会责任主要风险和挑战,确定近期社会责任的基础参考。
据了解,从明年起,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和中小企业全国理事会将积极调动内部资源,多方位引入外部资源,有步骤、集群化地在全国中小企业中推广实施《指南》,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性和专题性培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发布,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