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转型 中国样本-全球时尚品牌网

东莞转型 中国样本

2014-01-14 来源:南方日报

  作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发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以及“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东莞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法人企业“无障碍通道”的“东莞模式”,让企业从“生产”到“设计+生产”,从“生产车间”到“企业总部”转变,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并由此走出一条以强研发、创品牌、拓内销为典型特征的加工贸易转型之路,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经典样本。

  东莞的转型升级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深情地说:“东莞转型升级成功之日,就是广东科学发展胜利之时。”因此,探究和解剖这一模式的形成历程、升级路径、举措成效等,对于全省甚至全国破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难题具有样本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加工贸易模式。东莞作为加工贸易大市,其转型升级一直牵动世界的目光。

  转型升级是过去五年全省发展的关键词。正是凭借转型升级,广东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东莞是广东转型升级的探路先锋,是打赢转型升级这场硬仗的主战场。

  经过6年的转型升级,当下的东莞,不少沿袭传统路径发展的加工贸易企业,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纷纷主动出击,在研发、管理、创意、品牌、营销等现代发展要素中开拓疆土,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游向价值链高端,从“东莞制造”努力向“东莞创造”转变。

  在“突围”中实现“转身”的东莞,已然成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典样本。

  “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如果以东莞从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三来一补”起步计算,加工贸易已经在东莞存在了30多年,其中还经历了80年代承接香港纺织、服装、制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制造业以及90年代承接台湾及日韩地区的IT制造业两次产业转移潮,加工贸易企业超过1.1万家,一直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

  借助于加工贸易的产业带动和外溢效应,东莞在短短30多年间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大县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外贸出口总额连续9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加工贸易在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技术水平不高、附加值偏低、位于国际产业链低端、自主品牌缺失等问题。而且在经过多年的近20%的高速增长之后,东莞也逐渐面临着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支撑和环境承载力下降等“难以为继”的问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2007年的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了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拉开了转型升级的序幕。

  2008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在东莞调研时强调,“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要求东莞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这是一次振聋发聩的点题,自此东莞全面启动了一个谋求“转身”的科学发展时代。

  很多企业对这一转变感同身受。东莞南华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最初,南华户外以来料加工为主营业务,随着工资、原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贸易订单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两次工厂生产基本停了。后来,公司主动把握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创立了曼哥夫品牌,目前已经发展到了50家品牌店,年销售额6000万元左右。

  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破局探路

  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无先例可循。从哪里突破?东莞很快找到了突破口——2008年6月,东莞市外经贸、海关、税务等6个部门出台《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及指引》,按照“自愿、不停产、变更、从优、便利”的原则,在全国率先解决了“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转型遇到的停产问题。此外,还率先破解了阻碍转型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内销市场开拓”、“管理效能提升”、“淘汰转移”、“利益平衡”等六大难题,实现了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综合效益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位于东莞黄江的宝健医疗,从来料加工转为“三资”企业后,产品的原料就地在国内采购,节约了成本,产品价格随之降低,销售额从2010年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亿元,已研发出世界第一台全封闭血糖仪。公司已经在黄江购买了3万余平方米的土地,准备建设新的厂房用于新型血糖仪的生产。

  类似的尝试在东莞不胜枚举,这些成功经验既化解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动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摸索出一条适用又便捷的路子。

  2010年,东莞荣膺全国首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转型升级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东莞开始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破局探路。

  2011年,广东省政府先后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签署了共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协议),明确了多项措施在东莞先行先试,进一步突破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制体制障碍。

  2013年2月21日,东莞市委提出将全面实施“加工贸易增效计划”,这个宏大计划标志着东莞市推动转型升级的实施主体从单个企业向产业转变。“加工贸易增效计划”也标志着:东莞将通过全产业链整体提高,从就地转型升级入手,来进一步达到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

  在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东莞分别被列为全省和全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无疑给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信心保障和动力支持。试点城市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所拥有的“先行先试”权,也保证了东莞在转型升级中能够继续“领先一步”。

  43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型

  经过多年努力,东莞已经形成了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政策框架及工作举措,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430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变了企业身份,这让企业开始轻装上阵,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2008年以来,东莞加工贸易自主品牌拥有数量从2068个增加到去年的7500多个,增加5000多个。来料加工出口占比从2008年的30多个百分点下降到10多个百分点。

  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东莞投入数亿元的引导配套资金,引进和建成了公共创新平台15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近20个,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投入研发资金超过300亿元。通过公共科技平台,东莞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和设备,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创意概念、产品企划等服务。

  在加工贸易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层面,东莞不断完善和拓展平台功能,由来企业与外经贸局、海关、检验检疫局,“四方联网”、一次录入,发展到新增工商、外汇、国税、财政等4个部门联网,延伸至“八方联网”,方便广大企业办理业务,助力转型升级。

  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工业大学投资共建的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就是一个公共创新平台。近年来,与该设计院建立联系企业有1000多家,建立项目合作关系的企业有500多家。东莞市星火机电设备集团总经理刘水庆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产品经过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重新设计后,面貌焕然一新,当年的国内外订单总数提升了5倍以上,为企业带来了1.8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类似以平台助推转型升级的案例数不胜数,经过转型升级,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参与辅导的企业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平均下降10%,出口上升16%,产能增加13%,净利润增加11%,税收增加11多亿元,新增品牌超过114个。企业出口的产品也一改以往的低端形象,科技含量、附加值都大幅度增加。2007年到2013年,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7.4%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7.4%提高到30%以上。先进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

  借助这几年转型升级创造的良好软硬环境,以专业镇为代表的东莞产业集群已开始逐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东莞制造”的低端形象开始改变,“东莞研发”、“东莞设计”、“东莞服务”等印象呼之欲出。

  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东莞率先在全省推行“内销集中申报”,拿出3000万元提供内销“集中担保”,解决企业内销资金积压问题。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实现了内外“两条腿”走路。据统计,全市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从2008年的1339.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800多亿元,企业内销占内外销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在对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东莞还通过“三重”(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建设,促使产业高级化。“以前只见星星,难见月亮的局面在打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教授林江认为,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是东莞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方向。

  综上,作为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东莞走出了一条以强研发、创品牌、拓内销为典型特征的加工贸易模式,并初步在全国率先闯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径。2012年8月30日,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场会在东莞召开,同年广东省外博会升格为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并永久落户东莞。两个盛会在东莞召开就是对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绩最好的肯定。

  近年来,东莞“加工贸易模式”也成为中央、省主流媒体热衷报道的话题,并将其作为考察珠三角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参考。

手机版 电脑版

2014 全球时尚品牌网 闽ICP备14009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