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坚鞋业制造集团转战非洲 抢占低人工成本优势-全球时尚品牌网

华坚鞋业制造集团转战非洲 抢占低人工成本优势

2014-05-10 来源:全球时尚品牌网

  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华坚集团(下称“华坚”)正在把一部分“中国制造”变成“非洲制造”。1996年东莞创业,2002年江西赣州建厂,2011年投资埃塞俄比亚(下称“埃塞”)。

  华坚成为中国制鞋业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正如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如今中国制造业逐渐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而华坚的发展路径或许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的共同轨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正在非洲访问。他在参观位于埃塞的一家中资工业园时说,中国愿优先向非洲转移适宜和所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势产能,增强当地自我 发展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中非实现互利共赢。这家中资工业园的招商负责人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此次访问对国内的产业转移很有意义。

  这是一个令中非都感到高兴的局面: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过剩产能和因劳动力成本上涨而生存空间缩小的传统制造企业,目前正是非洲举双手所欢迎的。

  一家工厂顶起半边天

  在李克强的埃塞行程中,东方工业园是其中一站。这是中国政府在埃塞唯一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这座由中资企业建设的工业园2008年被埃塞政府列为工业发展的优先项目,目前已成为埃塞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条件最完善的招商引资平台。

  园区内有制鞋、汽车组装、水泥生产等多家制造业企业,员工总人数已达到3800多名,为埃塞创造就业岗位3400个。已经投产的企业包括东方钢铁公司和华坚国际鞋城,这也是李克强此次参观的两家企业。

  中国驻埃塞大使解晓岩称,华坚鞋城是埃塞最大的制鞋企业,该厂生产的女鞋占埃塞鞋业出口份额的50%以上,带动了当地皮革加工、运输、物流、农场等多领域发展。

  去年5月的数据是,华坚埃塞工厂每天可以生产5000双成品鞋,为当地解决了2000名本地员工的就业。

  华坚总裁助理危雪刚告诉记者,华坚埃塞工厂是中方独资企业,产品是“埃塞制造”,主要销往欧美市场,享受零关税。

   在大多数鞋企赴内地及东南亚设厂的大背景下,华坚舍近求远的步子迈得足够大胆。华坚为何选择非洲?在华坚进入非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如 此解答:越南的雇佣劳动力相对较少,转移到越南,很快就会拉高越南的劳动成本,成本优势很快会消失,发展的后劲不足。而非洲人口众多,现代制造业非常落 后,还处于农业主导的社会。同时埃塞的工资水平非常低,因此竞争力极强,发展的条件非常好。

  2008年2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 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牵头引导世行专家们研究中国、埃塞、越南等国家制鞋业成本与生产率。2011年3月,他向时任埃塞总理梅 莱斯分析了其皮革制鞋业的比较优势:这个国家以牛羊放牧为主,盛产皮革。他建议梅莱斯到中国针对皮革与制鞋业招商。

  2011年8月,梅莱斯利用来华出席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机会,邀请一批中国企业家到埃塞考察。应邀访问的华坚负责人在三个月后,即到东方工业园投产,并招募几十名当地员工到中国培训。不久,华坚生产的皮鞋装进了运往美国的集装箱。

  林毅夫认为,在非洲建厂对华坚和对中国的制鞋业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为中国鞋业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实践与尝试。”

  中国,中国,还是中国

  “在埃塞的全球发展伙伴中,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中国!第三还是中国!” 埃塞副总理德梅克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李克强此次到访非洲,有一项活动被赋予积极的象征意义。他在5日下午与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共同出席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一期竣工揭牌典礼,并为二期工程开工奠基剪彩。

  这条高速公路连通埃塞首都和第二大城市阿达玛,全长78公里,是该国乃至东非地区首条高速公路,由中国企业全部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承建。

   解晓岩用一组数据表明了中国和埃塞合作程度之密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埃塞90%以上的公路、全国的通信网络、第一条铁路和城市轻轨、第一个风电场以 及几个重要的水电站等,都是中国企业承建或参与承建的。2013年,中埃塞工程承包市场大幅增长,全年新签合同额约60亿美元,完成合同额近23亿美元。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作为埃塞最大贸易伙伴、埃塞最大外资来源国,近年来在埃塞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上述东方工业园就是典型代表。记者查询该工业园的网站看 到,目前已经入驻园区的企业除了东方钢铁和华坚鞋城以外,还有东方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玉龙科技建材有限公司、LQY制管有限公司、长城包装制造有限公司、 野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

  出于本身对工业化发展的渴求,埃塞政府对外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东方工业园为例,工业园的招商部部长周 春龙表示,工业园目前享有的优惠政策包括:区内企业所得税享受4~7年的免税期,外汇留存30%等。该工业园被埃塞政府列为该国工业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优先 项目,政府把电力供应专线铺设进了园区。

  官方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非贸易 额达到2102亿元。非洲则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的投资目的地。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亿 美元规模,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

  从“中国制造”到“非洲制造”

  非洲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意味着辽阔的大草原和奔腾的猎豹,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需要,非洲因其在产业上的诸多空白,被认为是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和化解过剩产能的上佳选择。

   资源原材料丰富、人口红利巨大,这些都是人们看好非洲的理由。《非洲之声》杂志曾刊文指出,2040年非洲劳动力总数将达11亿人,且劳动力价格低廉, 城市人口比例将达50%,市场潜力无穷,2050年非洲将有20亿消费者,其中新兴中产阶级人数超过6000万,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内需低迷和严重的产能过剩。去年10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称,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 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化解过剩 产能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向国际市场转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微博)撰文指出,通过瀑布效应,把国内过剩但全球不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产业链比 中国稍低一些的地方,如近年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不断发现新油气矿产资源,但该地区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形成了其能源出口的增长瓶颈,中国 应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对这些地区能源、运输、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消化中国过剩的产能。

  国务院侨务办 公室副主任何亚非指出,过剩产能对中国也许是包袱,但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可能就是他们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而且潜在的市场很大。过去不 少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都是走的这条道路。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沿海地区出现的大批来料加工企业不少就是发达国家过剩产业的“接 力棒”。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由于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在全球具有一定技术、装备、规模优势,可以积极推动 优势企业进行海外转移。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产业实际情况看,传统过剩行业中的纺织、鞋帽、汽车和机械行业,以及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新兴 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海外转移可能性。

  然而,尽管低成本是巨大诱惑,对于有意去非洲掘金的企业来说,仍有必要弄清楚将要面临的问题:非洲 的劳动力素质显然尚待培养。埃塞的工人平均工资只需每个月300元~400元,但劳动力素质远低于中国工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一个中国工人平均一天可以 生产4.5把椅子,一个越南工人可以达到1.9把,而一个埃塞工人只能是0.3把。

  非洲本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接轨也尚需时日。在当 地,工人们大多数没有储蓄的概念,他们往往工作几天就不来了。华坚埃塞总经理魏勇泉说,华坚为此挑选了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90名员工,将他们送至东莞的工 厂学习制作和管理,这90名员工回到非洲后作为基层领导对工人们进行培训。

  曾长期在非洲定居的学者陶短房认为,现代制造业必须建立在交通、城建、水电、社会服务等必要的基础设施,成熟配套的司法体系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稳定的政局之上。

  陶短房说,南部非洲各国基础设施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交通、能源等方面的问题仍旧很多。虽然非洲劳动力成本低廉,但劳动效率差、技术含量低,且大多数非洲劳工是文盲、半文盲,职业培训往往要从扫盲抓起。而政局不稳、腐败成风、效率低下也是投资的阻碍因素。

手机版 电脑版

2014 全球时尚品牌网 闽ICP备14009881号-1